戈壁戰猶酣——若羌火電項目部參建“沙戈荒”大基地側記
茫茫戈壁,漫漫沙海,一座現代化新能源大基地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節生長”。這里,是三峽集團在若羌投資建設的南疆首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風光火儲外送基地,規劃總裝機近1900萬千瓦。其中,配套6臺先進高效的火電機組作為調節性電源、裝機達到396萬千瓦。
10月30日,若羌火電項目1號鍋爐鋼架順利完成首吊。吊裝現場,看到近一年的辛勞化作了階段性成果,參建團隊湖北能源若羌火電項目部人員備受鼓舞,增添了再接再厲把項目打造成為精品工程的堅定信心。

若羌火電項目俯瞰(攝影:徐世凱)
出征:使命必達勇擔火電援建重任
作為三峽集團火電人才培養基地,湖北能源發揮火電建設管理經驗優勢,擔當援建若羌火電項目重任,責無旁貸。
“記得報名時,大家都沒考慮那么多,只是想到一輩子能夠參與這么重大的項目,干一次大事業,值了!”項目部員工張卓回憶道。在征求赴若羌火電工作意向時,就有80多名員工踴躍報名。湖北能源精心挑選來自鄂州發電公司、新疆楚星公司等子企業的35名技術骨干盡銳出征,組成若羌火電項目部,并整體借調至三峽集團新疆分公司,與若羌火電開發實施主體新疆分公司協同作戰。
打起背包,告別家人,一群火電建設的精兵強將“千里赴戎機”,踏上了奔赴廣袤戈壁、馳援項目建設的征程。他們當中,有人六七年如一日扎根邊疆,接續為邊疆火電事業做貢獻;有人跳出舒適圈,執著地選擇“二次援疆”;有人年過半百,仍然抱著對生命的敬畏,悉心守護安全施工的每個角落;有人青春正風華,用蓬勃朝氣為這個新生的火電項目增添活力。
設計:精益求精打牢精品工程基石
正式開工前,項目部面臨的首個緊迫任務,便是3個月內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總承包招標技術規范書編制。面對總承包項目多專業、全周期的復雜要求,項目部機爐電、土建、環保等各專業人員各司其職、加班加點,白天編寫技術規范,晚上集中逐條討論。
秉持著創一流項目、建精品工程的追求,項目部與初設單位反復打磨,不放過每個細小的環節。據項目部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陶考專回憶,僅主廠房集控室的布置就修改達10余次,工程范圍劃分更是完善了近30稿。在項目部的團結協作下,總承包招標技術規范書編制提前15天完成。EPC總包單位西北電力設計院的一名技術人員在看到技術規范書后都忍不住贊嘆:“從沒有見過編寫得如此細致嚴謹的技術規范書!”
挺進:直面“生命禁區”?的“極限挑戰”
從若羌縣城出發,沿著十幾公里南環路前行,再駛上十幾公里容易爆胎的碎石路,顛顛簸簸近一個半小時后,就到達了若羌火電項目建設現場。
這里地處阿爾金山腳下和全國最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自然環境極為惡劣:地表猶如月球表面,沒有水、沒有電、沒有網、沒有路,仿佛與世隔絕;年降水量僅17毫米,夏季地表溫度超過70度,冬季低至零下20度,一日內溫差可達20度以上;全年平均風沙天氣有100余天,八九級的風沙甚至能吹倒水泥圍墻。“天氣冷的時候像冰窖,氣溫高的時候像空氣炸鍋,沙塵暴一來,戴著口罩也擋不住嘴里、耳朵里、頭發里進沙子”,項目部員工徐世凱說。
極端氣候的利刃考驗著生理極限,而緊張工期和艱苦條件更淬煉著忠誠擔當。按照計劃,若羌火電項目將于2028年10月全部并網發電。考慮沙塵暴阻工,實際工期不足3年,項目建設所需的人、機械設備、原材料都需要從外部調入,水、電、道路、防洪防火設施必須新建,組織耗時長、施工難度大,國內尚沒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參考。
面對挑戰,若羌火電項目部充分發揮專業所長,科學制定施工總進度計劃,超前做好施工準備和風險管理,保質量、盯進度、謀創新、控投資,爭分奪秒推進工程建設。
攻堅:項目建設駛入“快車道”
若羌火電項目是國內首個6臺機組一次設計、連續施工的火電項目,主廠房采用6臺機組貫通式設計,項目平行施工、交叉施工的工程量是常規火電建設的3至4倍。如何合理統籌建設和投產順序,是擺在建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我們成立了攻關小組,倒排計劃,每天在現場、活動板房和若羌駐地辦公室之間來回,經過5輪與總承包、各主標段施工單位的討論修改完善,最終確定了施工投產順序。”項目部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陳效說,“國內首個6臺機組同時施工的施工組織設計編制這個極具挑戰的‘硬骨頭’,我們最終在2個月內啃下來了。”
細化“線路圖”,描繪“工筆畫”。湖北能源與新疆分公司密切協同,項目部與業主、監理、設計、EPC總包單位、主要分包單位群策群力,一步步讓紙上藍圖變成現實。
首個振奮人心的項目節點來自35千伏變電站。
2025年4月2日,35千伏變電站工程正式動工。5月,恰逢設備試驗的關鍵時期,若羌沙塵暴頻發,數次沙塵暴導致停工20天。此時,氣溫已經接近40度,現場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急需空調降溫,施工電源接通迫在眉睫。項目部克服沙塵暴影響錯峰作業,制定施工、送電和調試方案,確保所有設備調試快速安全完成。6月11日晚,35千伏變電站一次受電成功,提前一周完成任務,生活用電和施工用電得到有力保障,為主體施工創造了良好條件。
修通15.7公里道路、平整167.35萬方場地、澆筑4.2萬方混凝土、架起13.5公里廠區臨時用電線路、敷設5.4公里廠區管道、壘砌5.5公里圍墻,主廠房全面開工建設,間冷塔和煙囪基礎完成開挖……如今,4平方公里的戈壁灘上,近百臺挖掘機、渣土車、起重機等各類機械作業繁忙、機器轟鳴,超千名建設人員穿梭其中,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
建設中的1號煙囪(攝影:徐世凱)
不久的將來,這里產生的電力將通過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跨越千山萬水,點亮華燈初上的四川盆地。“我們正帶著這樣的憧憬和目標,筑夢戈壁、獻身邊疆,為開拓三峽集團新能源事業綠色版圖積極貢獻湖北能源力量。”若羌火電項目部負責人倪舒云目光中充滿堅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字:蔣寅秋、徐世凱? ? ? ? ? ? ? ? ? ? ? ? 校對:高遠? ? ? ? ? ? ? ? ? ? ? ? ? ?審核:楊曉華? ? ? ? ? ? ? ? ? ? ? ? ? ? 來源:若羌火電項目部)
發布日期:2025年11月10日





